春节有苗族文化活动啦!2020水城县米箩苗族口弦文化节邀您一起嗨!
2020月1月25日至1月29日(农历鼠年正月初一至初五),第二届米箩苗族口弦文化节将在水城县米箩镇草果村大地苗寨隆重举办。
苗族口弦是中国乐器中体积较小的一种,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乐器之一,口弦是苗族民间故有的一种古老的专用乐器,其音质浑浊圆润,低沉婉转,思绪缭绕。它的吹奏技巧特别讲究,虽然没有激情高亢之气势,但其抒情于默默的想象中,有传统的断心谱、芦笙谱等传统曲调,源远流长,弘扬和传承苗族口弦文化,对助力苗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米箩是水城县一个多民族乡镇,借改革开放的东风,乘“三变”改革的快船,有“现代农业园区”的进驻,如猕猴桃、茶叶、杨梅等,使这个本就不失魅力的乡镇蓬荜生辉,气势非凡,资源得天独厚。通过春节期间举办米箩苗族口弦文化艺术节,发掘和传承苗族口弦等优良传统文化,展现米箩少数民族风情的独特魅力,展示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新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一、活动时间:
2020年1月25日----2020年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五)
二、活动地点: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米萝镇草果村大地苗寨
迎宾现场
三、活动内容
(一)贵州苗十三苗医苗药文化展(初一至初五全天候)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及《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苗药做大做强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等相关文件,逐渐重视到苗族医药和苗族其它文化一样,都是在苗族历史的长河中沉淀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源头之一。贵州苗医苗药文化展就清楚的展示了在民族发展生存和迁徙以及对抗疾病过程中苗族医药的发展,以及对本民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的健康保健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口琴邀请赛(初一)
口琴是苗族传统乐器之一,由口弦演变而来,弘扬和传承苗族口琴文化,奏响苗寨振兴乡村序曲!
(三)芦笙邀请赛(初二)
在贵州各地少数民族居住的村寨,素有“芦笙之乡”、“歌舞之乡”的称誉。芦笙,是少数民族特别喜爱的一种古老乐器之一,逢年过节,他们都要举行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芦笙会,吹起芦笙跳起舞,庆祝自己的民族节日。
(四)口弦邀请赛(初三)
因口弦历史悠久、形制多样,在我国的大部份地区都很流行,可以独奏、齐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在人们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口弦曲调丰富,有表现爱情的、生产生活的以及舞曲之类的。在一定意义上说,口弦比赛技术是次要,真情是主题。
(五)苗家喊歌邀请赛(初四)
喊歌格律优美,独具特色,是一种比较自由的演唱形式,歌词不拘一格。在性质上,它属于苗族情歌的一类,所以只能在山上进行演唱,这也正是其得名的缘由。只要将苗族传统文化融入血液的人,都能从中获得巨大的精神慰藉,找到那种在流行歌中找不到的感动和惊喜。喊歌作为特定群体情感的一大表达方式,它的现实意义被释放得淋漓尽致,它的巨大魅力被铭刻在老一代的深深记忆里。
(六)苗族服饰走秀
苗族服饰图案是件随着苗族服装服饰发展起来的装饰艺术,至今仍应用于日常的服饰和生活用品之中,且具有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相结合的特点,被赋予了继承民族传统、纪念祖先和传承祖训等丰富多彩的内涵和意义,这些图案背后的意义和由来代表着苗族人民的感性经验和对客观世界的解释。
虽然苗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学,但仅凭强烈的认同感,靠世代口传身授,将流传千年的故事的点滴无遗地融进服饰文化当中,也一针一线绣进衣冠服饰,世代“穿”承,永不忘怀,因而,苗族服饰被誉为“无字史书”和穿在身上的“史书”。
(七)文艺汇演
“不忘初心”、“跟党走、感党恩”、“三线建设”、“红红火火过大年”、苗族芦笙舞、口弦表演、口琴表演、大筒箫表演、木叶演奏、苗族喊歌等。
(八)苗家长桌宴
苗家长桌宴是苗族宴席的最高形式和隆重礼仪,据说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宴席上,主人坐于长桌左侧,右侧是客人位,主客相对而坐,方便敬酒交流。席间,主人不仅会敬酒劝饮,还会向客人献歌致敬。
(九)火塘晚会
火塘,是苗族人生活的中心,吃饭、取暖、议事大都围绕火塘进行。苗寨的火塘燃起,少数民族与来玩耍的乡亲父老,一起围着火塘和着古歌起舞。
以上就是今年水城县米箩苗族口弦文化节主要的活动安排,隔着屏幕观看都已经感到浓浓的新年节日氛围了,远方的客人,您!心动了吗?鼠年春节,我们在米箩等你一起嗨!
作者:胡吉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