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们都拥护改革。
文/本报记者周强 图由杨文金提供
镇宁、紫云、西秀三县(区)交界处,6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一支神秘的苗族。这支被称为“蒙正”的苗族,自称是夜郎竹王后裔。多年来,这支苗族的“彩礼”居高不下,而最近的一次改革,终于改变了这一陋习。
彩礼最高达20余万
蒙正苗族位于大山之中。以镇宁自治县革利乡为中心,人口散落在镇宁、紫云、西秀区三地交界处,共有2.5万余人。
蒙正苗族创造了一套完整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如:婚姻、丧葬、祭祀、节庆、服饰、歌舞、乐器文化。
据镇宁自治县夜郎竹王文化研究会会长杨文金介绍,青年们走出大山后,受外界影响,盲目攀比,婚姻彩礼逐渐上涨。
“彩礼的变化从10年前就开始了,最高的达到了20万零8百元。”杨文金说,他调查发现,从2005年后,结婚彩礼就居高不下,一般情况下,都可达到10万元以上,而在此之前,只需几千元,甚至根本不要彩礼。
借高利贷来付彩礼
蒙正苗族散落在镇宁、紫云、西秀区多个村寨内。这些村寨大多偏僻且贫困。然而,他们为了准备彩礼,甚至选择贷款、高利贷的方式。
岩腊乡党政办主任杨天志认为,彩礼钱过高,直接导致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因婚致贫、因婚返贫,形成恶性循环;二是因贫离婚、因贫逃婚,婚后的家庭,全家勒紧裤带还债过日子,严重影响家庭和谐,久而久之,新婚妇女迫于还债的压力选择离婚或逃婚;三是婚后为还债,举家外出务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问题接踵而来。
他说,彩礼钱过高导致的问题是深层次的,甚至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民族团结进步。
掀起一场“彩礼改革”
杨文金说,他们也看到了问题的存在。今年11月21日,在蒙正苗族各寨代表的恳求下,由镇宁自治县夜郎竹王文化研究会主办,紫云自治县猫云镇巴身小(身小读lang)苗寨承办的婚姻“高彩礼”改革会议在巴身小举行。
据了解,参与此次会议的蒙正苗族代表来自镇宁、紫云、西秀三县(区),9个乡(镇),82个村寨,共800余人。
杨文金说,猫云巴身小率先成立了“民族文化传承与改革创新协会”,并向参会代表发起了《关于改革本民族婚丧中的不良陋习倡议书》。
同时,巴身小也倡议,订婚“平伙钱”不能超过500元;结婚“彩礼钱”不能超过60000元(用于女儿的嫁妆,严禁父母挪作他用);“母舅钱”不能超过1200元(表示尊重),母舅只送公鸡一只,其他免除。
随后,800余人在《关于改革本民族婚丧中的不良陋习倡议书》上按下了手印。
改革10天就见成效
令杨文金颇为意外的是,这场改革没有什么阻力。大家一起拥护改革。
巴身小女青年罗州琳说,彩礼高达18万不是抬高她们身价,而是贬低她们的人格,不能把她们当商品卖。“不要没钱借高利贷来把婚结后,负债举家出门打工。”
而男青年杨天平也坚决拥护该政策。“我谈了个女朋友,3年了,都不敢提结婚,现在改革后给了我希望。坚决拥护。”他说。
杨文金说,这场改革在短短的10天之内就见了成效。如西秀区龙宫镇纳廷寨到宁谷镇石门娄娶媳妇彩礼钱为58000元;西秀区岩腊乡龙潭寨到土角山寨娶媳妇彩礼钱为51000元;西秀区岩腊乡岩腊上寨到紫云自治县猫云镇革旧寨娶媳妇彩礼钱为50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