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病危,全家守候,请老人赠言。老人将要落气时,长子在后面扶着老人,次子握着老人左右手,女儿、媳妇在旁守候,这叫子女“送终”。老人落气毕,主人找枚小铜币,吊在一根三尺左右的小木棒上,插在水井边,买洗尸水半桶,水烧热后,倒木盆内,请年长的男人或妇女,用一张新布给老人洗脸、洗身、洗脚。接着穿寿衣、寿鞋、寿袜、缠小腿。男的要理发(光头),女的要梳妆,之后用三块干净木板或解门板,放在神龕下(有的正中,有的偏左或右一小点),放上垫单,然后将老人放在上面,头靠香坛,脚朝大门。脚下放一盆灰(作化纸用)、一升稻谷(插香用)、一碗清油(点灯用)、一捆草或一件蓑衣或一个麻(跪拜用),同时,还要准备一只碗,里面盛着糯米饭,插上筷子,并用白布包好,放在死者左手心上。安排就绪后,儿子集中商量后事(一般是寨老、族长或在家族中地位比较高的人组织),后事的内容:报丧信、棺木准备、请送终巫师、生活安排等。第二天请邻居或村内青年到亲戚或朋友家报丧信。报丧信的人每组两人,他们必须手持镰刀或柴刀(报丧信的必须用铁器)远行。根据线路先远后近,远的要吃饭,近的也必须喝一口水。亲戚或好友忙知道信息之后,就准备葬礼前去吊唁。葬礼:亲生女儿则拉一头年或一头猪(根据家庭经济情况,不论大小),一挑熟糯米,两升大米,一斤水酒,一只青鸭,一幅幛布(缎子或白布,六尺二,不论任何人送的,主人都要“退魂”,也就是在布的一头撕一小条退给送幛布的人),一把香纸。姑娘要请人同行,一般是七个八个不等;其他亲戚或朋友则根据疏亲确定,一般是一幅幛布、一斤水酒、一升米、一把香纸即可。
晚上,客人到来,先烧香纸跪拜,是姑娘的,还要在灵边守灵,并要哭丧。哭丧的内容一般是责怪自己没有敬孝,没有听老人话之类的。比较亲近的族人如叔伯妈、舅妈、姑妈也要陪哭。晚上还要问姑娘索要守灵钱和守灵酒,钱没有定数,酒是5至15斤不等,主要是道谢帮忙的人。
出殡前,先备好竹子,编好竹簾,长六尺,宽一米左右。并在竹簾上放一幅篼单(也就是一块布),然后移放老人尸体于上,盖好被单,用绳子捆绑,上留系套用于穿长棒。大子抬前端,次子抬后端(如果没有次子,也可以是女婿或旁系族人),抬出大门后停步,巫师念“唤魂词”,并用鸡给予挂在抬尸棒上,念毕,孝子交给众人来抬,大小俯次排序,长子肩扛柴刀、手提火把(火把用柏木皮做成,先捶软,再用稻草扎成把,根据远近,可长可短,途中不能熄灭。)走在最前面领路。有的族姓披麻戴孝(这多指由汉变苗者),有的赤身裸体,赤足。其他孝子孝婿后行,之后是抬尸者,再之后是女儿、媳妇(女儿和媳妇要持黑伞)、族人妇女、其他人。抬到圹穴边后,尸体放下,解开绳索,女儿和媳妇用伞遮盖。由众人清理圹穴,巫师在井内念巫词,主要是敍述宝地之事。然后埋钱(用银窝,放进钱币,意思是死者用地已购买,让死者放心安居。)巫师又念巫词,并用大米在圹内书写汉字“富贵双全”(过去有的是画图腾文字,现人不解其意。)即放雄鸡跳入圹中,让其食米,先食到“富”字,说明之后出富人,先食“贵”字,说明出官人,先食“双”或“全”字,表示富贵皆得。
圹内清理完毕即放棺材入井,拔正山向。接着将客人或众人送的幛布理正,不论多少,均放入内(放单数,不放双数,如送来的数字,那就留下来,也要烧掉),长子的放在最上面贴尸,然后放尸体,盖上寿被。此时还要“清棺”,清棺就是要理正尸体,清理灰尘,将老人平常喜爱的物品比如烟杆烟斗等放在棺材内的一侧。要盖棺时,清姑娘、姑妈及亲戚和族人再看一眼,有人也会在棺材内放银元(现多放人民币),然后盖棺。这时孝子还要在圹前背着棺材下跪,用双手提起后衣,巫师抛撒大米给孝子。随后,随后,女儿、媳妇两手提后围腰巫师抛撒大米——均带回家,意思送财送子。垒土:首先由孝子挖三锄泥巴盖上,之后是次子、女婿、族人、众人。垒土完了之后,又由巫师念巫词,其内容:将死者的灵魂送回故土,并由雄鸡带路,咂咐死者的灵魂要一路随雄鸡前行,不要停留,饿了吃自带的食物,别人叫也不要应,也不允许投宿,要一路走到父母的身边,祖先的身旁。(苗族人死去的灵魂并不是象汉族那样,要送去西方极乐世界,而是要随先祖的足迹,回到东方的故里。)巫师交待完了之后,又由孝子在坟前三作揖三磕首,连呼老人(父或母)。
安葬回来之后,就是要开饭。在开饭之前,女儿、舅妈或姑妈挑来的熟糯米饭,先放在中堂,供上饭菜、水酒,并焚香化纸,由巫师念敬词。随后由她们将带来的糯米饭、鸡鸭肉等分发给坐席的人,女人发糯米饭,男人斟酌安慰酒,先主人,后他人安慰语为:“千头万绪,千路万道,千种万物,都以酒为改为劝,给你们斟酒,免去了千灾万病,祝大家身体健康,活路顺利,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鸡鸭满笼,猪牛满圈”。
抢富贵抢发财是饭后的活动项目之一。这种活动多是妇女们来做,女儿、舅妈或姑妈,她饭毕之后,并不允许再哭泣,而是面带笑容,钻到老人住的房间里,把老人平时穿着的衣物、被子出来要拿走(其实并非真是拿走,而是一种夺财夺富,象征性而已。)主人看到,特别是媳妇们或房族的妇女们就要起来夺回,互相拉扯,勇于夺“宝”,高潮时,女人们会跳起一种叫“送财”的舞,这种舞舞步简单,前行三步,后行一步,猛然卷起长裙,舞到对方的头,众人欢呼,直到筋疲力尽方止。女儿、舅妈或姑妈走时,他们要带走部分肉,比如送来的是牛或猪,就要带回牛腿或猪腿,其他的也得到部分肉。离开时,主客互相安慰,但不允许送行。
饭毕,苗族人有拿寿碗的习惯,死去的老人达到六十岁以上的,人们离席都是要拿走寿碗,寿碗必须是一对,是主动拿,而不是送。用这种碗吃饭意在长寿。
叫魂:葬后三日,就是要“叫魂”,同时也要“复山”。叫魂就是长子及三四个族人带一只青鸭、一碗饭、一碗肉、一把香纸一同前去坟地。焚香化纸,在坟前宰好鸭,祭上贡品,再拣上三碗泥土带回来。回来的路上,上路扯甩鸭毛直至大门口。苗族人认为,人有三个灵魂,一个随祖宗去了东方,一个守坟墓,另外一个要回到家里来,与活着的人同在,所以回来之后,还不能上香坛,先要供奉,与人在一起。平常就在屋里的一边放一根板凳,一双老人的鞋、是男人,若平常吸烟,还要放他原吃的烟杆。家里人吃饭的时候,要给他留出位置,摆上一个碗,一双筷子,喝酒的摆酒杯,表示他与家人一起吃饭。满120天之后,由巫师用一只青鸭请老人上神龛,方停止供饭。
在这120天中,孝子有一些禁忌,不准外宿、不准理发、不吃大蒜、不吃鱼、不吃竹笋等。期散满之后方才解禁。
“喽酒”:也就是复山之后,余下的肉要腌在一个坛子里,并准备一大缸甜酒,到第二十五天那天,亲戚朋友来要来“喽酒”。此时,亲戚朋友会提一斤酒、一只鸡或一只鸭前来参加“喽酒”。“喽酒”那天,凡客人拿来的东西要全部煮好,坛子里的腌肉,甜酒等要全部拿出来,酒肉都要吃完——如吃不完,要全部丢弃。
二0一五年九月二十六日于偏桥古镇
贵州省施秉县苗学研究会 吴安明(笔名/紫夏)
鸡是给死者带路的,要死者的灵魂随鸡而去,直到找到自己在东方的先祖。
“喽酒”是第二十五天,这天凡客人送来的鸡鸭酒要全部吃完,吃不完的要全部丢弃。
           
安埋好后,也要烧香,鸣炮。
安葬完毕,要由亲戚(主要是姑娘)抛撒炮米花和糖果,意思让大家得财得富。
参加葬礼的人待葬礼完成之后,要拿一把香纸回去在自家的香坛下烧。
坟头要放上食物及酒,让死者能有吃的。
给死去的人包好饭,让他去追寻祖宗的路上得吃。
姑娘挑来的糯米要由巫师交待给死者的灵魂后,才分给众人享用。
鸡是给死者带路的,要死者的灵魂随鸡而去,直到找到自己在东方的先祖。
老人过世之后,要由巫师来作法。
苗族死人不能在家入棺,而是上山去才能入棺。
死去的老人是女的,还要将其平常用的东西捆绑起来,烧断线,让其进入河流之中(水盆表示河水),以表示死者已是阴间的鬼魂了,不能再到人间来倒乱。
死人是大事,所以人落气之后,由巫师敬恶鬼。
送葬的队伍。
送葬的队伍很长。
巫师要给死者交待,要死者随公鸡前行,不要回头,一直走到东方先祖居住的那里去。
巫师用竹筒压住棺材并划开,意思是要列者安心居住。
巫师在制作“喽酒”用的食物,这之后要二十五天才取出来食。
孝子把老人抬出之后,由众人帮主抬上山。
孝子先挖三锄之后,众人才开始动土。
孝子要带着这个火把在送葬之前带路,一路到安埋处。
孝子在前面带路。
要先将人们送来的幛单一张一张理好先放入棺材之中,然后才将死者放入。
由巫师给孝子上酒,表示对失去老人的孝子安慰。
有的祭祀用的肉只能老人们分享,且场面凝重。
在埋葬下土之前孝子要给老人磕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