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说是一个镇却显得太小;说是一个寨,却又有一条街。这条街很小,小得连一支烟未燃到一半,就可以从街头走到街尾,街长约半里许,街宽就在十来步吧!别小看这条神珍街,它却保存东汉时期蔡伦造纸技艺,是中国传统村落,是一条“袖珍纸街”,由于所处石桥境内又叫“石桥纸街”,它宛如珍珠般镶嵌在贵州丹寨大山深处的南皋河畔。 2020年12月22日,笔者造访了这条古色古香的“袖珍纸街”。
南皋河在这里似乎迷了路,转了一弯又一弯,一弯一个塘,一弯一个滩,可谓山环水绕,纸街就坐落在一条小岭岗上,另有一条乡村公路也从此挤过,可想而知纸街的“寸土寸金”。笔者从南门入口,拍照时都要小心来往的车辆,因为雕刻有“纸街”二字的朝门就在河畔公路边的拐弯处,清澈河面上鸭游鹅鸣,打开了纸街的拱型街门,沿着石级而上,右侧响起了浪水声,下细寻觅方见,纸匠工正在木梯下的地下室里浪纸,窗户洒进一片片阳光,看到了纸匠工甜密的笑容。据介绍,纸街主要制造构皮纸,常年生产构皮纸有二十多家作坊,产品销往祖国大江南北,不应求。国家十分重视纸街的保护和发展,调动一切力量对纸街进行鼓励、扶持。主街用清一色青石铺垫,小巷小道用水泥打好,水、电、消防样齐备,因为木房居多,防火尤为重要,“人人铭记,个个小心”,坚决防止“一根火柴一条街”事故的发生。



笔者顺手开了一下街边的水管龙头,流水颇急,压力不小呢!小小的街道上,随处可见古法造纸的牌子、幡旗……从街面上朝一小院瞧去,一位戴着老花眼镜的婆婆在挑捡构皮上的杂质杂色成份,让构皮保证纯白颜色。今天,虽然有点温温太阳,还是寒风袭人,笔者劝老婆婆弄点火烤,免得冷感冒。谁知装载构皮筛子下的桌底下就放有一个小电炉,原来是用纸壳围布罩着的。老婆婆笑咪咪地告诉秘密,她挺聪明又可爱可敬,虽然八十来岁高龄,还歇不住呢:“能帮多少算多少,主要还是靠年轻人做了!”此时,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汉一边浪纸一边打招呼,可能他们是母子关系。随着纸工匠的熟练地操起纸浆过滤网在纸浆池里浪两下,然后叠压在纸层堆上,轻轻一揭开过滤网,一层纸浆就脱离了。在浆池旁边,还安装有一个电子计数器呢!细细一看,此时正好是108张。浪浆完成后就用专门的挤压工具将一顿顿豆腐乳般的纸浆层压干,再将纸一层一层地削离开来,最后扶平在墙壁上,等待晾干。有的则是直接用方框扶好,能有一点阳光晾干更好!




这里满街都称古法造纸,果然不假,既然蔡伦在东汉发明造纸法至今已有约二千年的历史,一些生产工艺自然有所变化,不过有一点技术可能仍然保持着一一浪浆时需要两手握着过滤网架在纸浆池上下左右运动,必须靠弹力收缩过滤网架。笔者抬头一望,原来是用两根竹杆后面部分固定在上方,当竹杆受压力时会自然产生弹力,因为竹杆的弹性很好,不论生竹杆或干竹杆,都会有自然弹力。
石桥纸用料就是用构皮树的皮子一一简称“构皮”,构皮是造纸的优质原料,并且构皮树到处都是,用不着专门种植,野生构皮容易成活,又长得很快。在当地有树构皮和藤构皮之分,构皮树今年砍伐明年又长起来了,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感觉。构皮削去黑黑的表层后,内层便是白生生皮层,经过浸泡漂洗,捣碎成细沬,放入水池里,反复搅动均匀,便可浪浆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中期之前,这里还使用石窝捣锤构皮;进入九十年代,几乎听不到构皮捣锤声了!人们又有一点失落感,心里空空荡荡的,可能是捣锤声也是一种难忘的乡愁吧:“小街数家造纸坊,昼夜可闻捣锤声”。
后来,取而代之的则是电动切割粉碎法,自然省力多了。过去的原始捣锤法既费力费时又易误事,因为半三更也在捣锤,人容易疲惫困乏,用手翻弄石窝中的构皮时极易伤手。但机器粉碎出的构皮沫的筋丝却赶不上石窝捣锤的构皮沫筋丝好。小的时候,笔者也上山剥构皮去卖给供销社,削表面黑皮和不削表面黑皮的价值不一样,当然削得白花花的构皮价格就高得多。孩提时代,还用构皮抽格螺,用老杉木丫已做成的格螺最棒,抽转起来的声音非常响亮,似乎成为了威武者的标志。
当时,只是知道用构皮造纸;后来,又知道用巴茅杆造;再后,又知道用竹子造纸、用树木造纸。将来,又不知道还有什么新东西可以造纸了。不过,石桥造纸一直坚持使用构皮为原料。也许,石桥纸经久不衰的原因就在坚守和坚持吧!否则,这条纸街早就消逝在历史的尘烟中了!

毕竟,这条纸街传承了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远古造纸术,作为一种文化传承无可厚非,作为一种商品则需要其使用价值和价值来支撑。在一处造纸作坊里,见到了造纸师傅杨庆奎,他介绍说,“按正常年估算,我家两个人一年造纸产值在十五六万元,纯收入可达八九万元”。看来,古法造纸的利润还不错。虽然今年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但是纸产品仍然供不应求,秘诀就以质量取胜。杨庆奎说,“今年,本来准备接待一个海外访问团队的,由于疫情不稳没敢答应”。往年,时常有国内外众多团队来旅游、参观、学习,带动了纸街经济发展。
在梳子岩下,有一个古法造纸体验作坊,平时海内外的朋友来这里学习造纸,用纯天然花草配贴在构皮纸上。尤其是小朋友们体验到造纸生活,高兴得“不亦乐乎”!在绉纹遍布的千层岩下,造纸匠们正在制造一种深蓝色的纸张,据说是参入了本土天然的蓝靛植物色素,比蓝天更蓝更美!

|